重慶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推動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市委書記陳敏爾多次對相關工作進行部署,要求“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加快建設教育強市,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市長唐良智多次作出安排,對“雙一流”建設、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等工作作出批示。按照《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印發〈2021年對省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評價方案〉的通知》(國教督辦〔2021〕2號)要求,圍繞此次評價重點,我市認真組織相關部門開展了自查自評。2020年以來,市政府認真履行教育職責,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取得了較好成效。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堅持政治引領,全面加強黨的領導。
1.強化領導體制機制建設。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教育領導體制。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多次研究教育工作。建立市領導聯系高校制度,推動“領導干部上講臺”制度化、常態化,市委書記陳敏爾帶頭到重慶大學為師生作形勢政策報告,市長唐良智帶頭到西南大學為師生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2020年以來,市領導到高校開展調研座談、形勢政策報告26場次。
2.強化黨建基層基礎建設。全市各級各類學校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實現全覆蓋,公辦高校嚴格執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實施高校黨建“對標爭先”建設計劃,首批培育全市黨建示范高校6所、標桿院系20個、樣板支部100個、“雙帶頭人”工作室20個,培育創建全國高校黨建示范單位56個。建立民辦高校黨建重點任務清單,選派26名優秀干部到民辦高校任黨委書記、政府督導專員。
3.強化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創新思政課教學方式,組織高校師生265.3萬人次線上線下同上“四史”思政課。高校新增思政課教師905名、輔導員803名。市屬公辦高校按每月人均2000元、1000元標準,核增思政課教師、輔導員崗位績效。系統推進中小幼德育一體化建設。加強教材建設和管理,全面排查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境內外教材使用情況,建立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示范區10個、示范學校30所。我市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改革得到中央組織部、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教育部肯定。
(二)堅持強基固本,全力保障教育優先發展。
1.教育投入穩步增長。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758.81億元,較2019年增長3.91%,占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15.51%,較2019年增加0.45個百分點。全市學前、小學、初中、普高、中職教育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較2019年分別增長4.85%、2.42%、0.52%、4.96%、1.49%。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從1000元提高到1300元;普通高等教育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總量91.99億元,較2019年增加1.38億元。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組織了“雙一流”建設提升項目、國際化人文特色項目、高水平新工科高校項目3項專項資金績效評價,開展了營養改善計劃、控輟保學等經費使用專項檢查。
2.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加強。不斷完善區縣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長效機制,建立中小學思政課教師(班主任)、大隊輔導員等績效工資追加單列機制。落實鄉村教師補助資金4.19億元,惠及教師89450人。啟動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調劑增加高中教職工編制3700余名。投入周轉編制2572名,單獨核定“民轉公”學校編制7345名。健全師德師風問題督辦查處機制,立案督辦34件,查處違規違紀教師13人。制定《重慶市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將減負工作納入對區縣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重點內容。加大教師隊伍培訓力度,國培市培投入1.18億元,培訓全市各級各類教師和教育管理干部4萬余人次。
3.校園安全工作扎實推進。加大安防設備設施配備力度,85%的區縣實現一鍵式報警(視頻監控)安裝并聯網等“四率”全面達標;建立健全政府、學??v向聯動和部門、學校橫向聯動的安全管理工作網絡,每季度聯合開展1次安全督查;構建少年兒童校園和社會安全聯防聯控處置機制、責任倒查追責機制;積極防范校園欺凌,搭建社會、家庭、學校防范校園欺凌信息化平臺。
(三)堅持深化改革,著力提升辦學質量水平。
1.教育評價改革加快推進。出臺《重慶市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在全國率先舉辦全市黨委教育工作領導機構負責人能力提升培訓班。確定80個教育評價改革試點單位。修訂完善對市級有關部門和市屬高??己嗽u價指標,改進優化對區縣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工作。2021年完成8個區縣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評價工作。
2.職業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全市財政性職業教育投入保障連續8年保持5%的增幅。承接教育部45個提質培優項目,推動10所國家“雙高”院校建設,立項中職骨干專業55個、實訓基地52個,90所院校(含應用型本科)參與“1+X”證書制度試點,13所院校參與國家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試點。培育產教融合性企業20個,11所院校入選國家級示范性職教集團(聯盟)培育單位,認定(培育)市級示范性職教集團33個。我市被納入全國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試點省市。積極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與四川省簽訂職教協同發展框架協議,成立職教協同發展聯盟和電大教育聯盟。
3.“雙一流”建設持續推進。支持重慶大學和西南大學完成國家“雙一流”建設周期總結,落實1∶1經費配套。投入資金1.6億元支持4所新工科和5所國際化人文特色高校建設。投入資金0.75億元支持17個新型二級學院建設。堅持每年投入資金3.38億元持續支持學科建設,完成43個市級一流學科建設周期總結、200個“十三五”市級重點學科終期驗收,立項建設265個“十四五”市級重點學科,進入世界ESI學科排名前1%的學科達到47個。投入資金3600萬元完成市屬高校40個“人工智能+學科群”中期檢查。持續推進“雙萬計劃”,立項建設502個市級一流專業,其中198個被評為國家一流專業,按照30萬元/專業的標準對國家本科一流專業專項獎補。推進重慶、四川各11所高校間60余個學科共建項目,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
4.信息化建設取得成效。聚焦“三全兩高一大”發展目標,持續深化鞏固“三通兩平臺”建設成效,全市中小學(含教學點)互聯網接入率達100%,學校接入帶寬全部達到100Mbps以上,全市擁有多媒體教室的學校(含教學點)占比達99.17%。
(四)堅持公平普惠,持續增強教育民生保障能力。
1.大力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多措并舉增加公辦學前教育資源供給。調整相關收費標準,增設延時保育費項目。開展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導評估,將普及普惠區縣創建工作納入區縣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重點。截至2020年底,全市新增公辦幼兒園241所,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0.3%,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提升至50.1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8.3%,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完成率達100%。
2.積極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投入資金154.95億元,新建改擴建校舍353.1萬平方米,改造室外運動場地402.1萬平方米。加強農村學校教師培養配備,累計培養全科教師7476人,招錄特崗教師17998名,集團化學區化辦學占比達到60%。創新“1+N”聯控聯保責任體系,實現義務教育學校輟學學生、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輟學現象動態“雙清零”。確定江北區、沙坪壩區、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為首批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創建試點區,并啟動市級督導評估。
3.全面推進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額”。嚴格普通高中招生計劃管理,將普通高中“大班額”控制情況納入年中“狠抓落實重點事項”督查和區縣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重點。新批復4所公辦普通高中學校、3所民辦普通高中學校,開展2所民辦普通高中學校辦學資質審核工作,預計增加普通高中學位1.9萬個。2020年,全市普通高中學校56人、66人以上“大班額”占比同比分別降低11個、4個百分點。
4.扎實推進高校畢業就業創業。市委就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專項小組,建立“日研判、周通報、旬會商、月約談”制度。加快政策性崗位招聘進度,全市高校共計開展校園雙選活動5.3萬余場,各類企業共招聘市內高校畢業生8.6萬人。2021年為4.46萬名大學生發放求職創業補貼3566.24萬元。截至2021年8月底,全市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去向落實率達85.04%,特殊困難群體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達90.02%。
(五)堅持人民立場,積極營造良好教育生態。
1.“雙減”工作系統推進。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安排部署,我市及時成立工作專班、制定工作方案、出臺配套政策、開展專項治理,先后組織召開全市“雙減”工作部署會和推進會4次、專題會8次,層層動員部署,壓茬推進落實;籌建市“雙減”工作領導小組,擬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分別任組長、副組長,20個有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開展義務教育學?!拔屙椆芾怼比采w專項督導,累計發現2937所中小學校6884個問題,發出通報664期,約談875人。推進“5+2”課后服務模式,全市中小學課后服務基本實現全覆蓋,參與課后服務教師15.1萬人、學生154.7萬人,城區學生參與率達到87.8%。扎實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行為集中專項整治,處理違規違法機構1148家,其中取締非法機構188家、通報違法違規機構293家、列入黑名單130家、壓減學科類培訓機構261家。在全國率先將作業管理落實情況常態化納入市級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指標體系。
2.“公參民”學校治理成效明顯。全面推進中央巡視反饋意見教育領域問題整改落實,將其納入區縣經濟社會發展實績考核、區縣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按照“徹底改、系統改、利長遠、保穩定”的原則,推進“公參民”學校治理,對中央巡視反饋指出的7所公立重點中學參與舉辦的22所“公參民”學校,以及自行排查出的26所“公參民”學校實施全面治理,實現了48所學?!肮薄懊瘛比婷撱^,39所“公參民”學校平穩轉公,全市中小學“公”“民”辦學邊界徹底厘清。全市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占比3%,在校生占比低于3.5%,提前實現“雙控”目標。
3.依法治教扎實開展。全市累計組織650萬余名師生參加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學習宣傳教育活動;舉辦市、區兩級教育法治機構負責人、分管副校長專題培訓50余場,培訓5000余人次。嚴格落實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和“公”“民”同招政策,嚴格規范普通高中招生;搭建“1+9”普通高考綜合改革政策框架;規范高校特長招生,制定美術類專業考試考務規范和體育專業考試實施辦法,啟用3D??枷到y;加強來華留學招生前置審核,嚴把“入口關”。嚴格落實中央“房住不炒”要求,立案查處入學資格與房地產項目銷售合同掛鉤案件14件,處理違規與業主簽訂入學資格協議的開發企業47家,入學資格與房地產項目銷售合同掛鉤問題基本杜絕,房地產項目發布與入學掛鉤廣告問題基本消除。扎實開展治理違規招生收費專項行動,對5所“擇校費”問題突出的公辦中學的黨委書記、校長、副校長等責任人依規依紀進行了處理;關?!皳裥YM”收費項目接口,取消相關票據使用,對違規學校實行辦學水平評價一票否決、民辦學校實行年檢一票否決。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不平衡。學前教育區域間、城鄉間發展不平衡,部分幼兒園辦園條件不達標、教職工配備不足,公辦園非在編教師、民辦園教師待遇普遍較低。二是城區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資源總量不足。城區教育資源布局調整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城鎮化進程,“大班額”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三是“雙一流”建設還有待加強?!半p一流”高校偏少,高水平大學整體競爭力偏弱,學科建設全國靠前的標志性成果不多,高水平科研創新平臺、科技領軍人才等資源依然短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持續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指導、督促各區縣從本地實際出發,對標對表制定時間表、路線圖,擴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改善辦園條件,加強教師配備,提高教師待遇。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市級督導評估,壓實區縣政府主體責任,形成發展合力。
(二)實施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三年行動和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計劃。積極推動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對工作進展快、推進效果好的區縣,在資金分配、項目安排等方面予以傾斜支持。繼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快普通高中學校新建、改擴建步伐,擴大資源總量。持續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提高辦學質量。
(三)扎實推進“雙一流”建設。以“雙一流”建設為抓手,促進高等教育整體水平提升,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更好服務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家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