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o id="b5m0w"></bdo>
  • <track id="b5m0w"><span id="b5m0w"></span></track>

      <track id="b5m0w"></track>
      <menuitem id="b5m0w"><dfn id="b5m0w"></dfn></menuitem>

      請點擊右上角 選擇瀏覽器打開

      (歡迎您)注銷

      重慶市市長胡衡華在學習時報撰文提出推動重慶高質量發展的六個著力點

      發布時間:2023-05-17
      發布時間:2023-05-17
      字號: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 奮力推動現代化新重慶建設開好局起好步

      重慶市市長 胡衡華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重慶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把全市工作放在中國式現代化宏大場景中來謀劃推進,強化穩進增效、除險清患、改革求變、惠民有感工作導向,實施黨建統領“七張報表”“八張問題清單”“五項機制”,統籌推進經濟運行持續好轉、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社會預期持續改善、風險隱患持續化解,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創新高效能治理,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慶實踐。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更好服務區域協調發展大局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促進優勢互補、各展其長。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的重大戰略,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舉措。我們召開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工作推進大會,明確提出把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市委“一號工程”和全市工作總抓手總牽引,部署推進“十項行動”,全市域融入、全方位推進雙城經濟圈建設。

      實施一批牽引性項目。聚焦現代基礎設施、現代產業等七個重點領域,迭代優化川渝省市領導聯系重點項目工作機制,完善落實“項目化實施+專班化推進”方式,積極推進成渝中線高鐵、渝西高鐵、重慶新機場、川渝千億方天然氣基地、川渝特高壓交流工程等248個重大項目建設,以高質量項目支撐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

      做強一批支撐性平臺。聚焦川渝產業協作,推動產業政策疊加、服務體系共建,重點打造汽車、電子信息等世界級產業集群;聚焦川渝科創聯動,提質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著力打造“重慶實驗室”,高起點建設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聚焦川渝毗鄰地區合作,加強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川渝高竹新區等10個平臺建設,以雙核聯動聯建引領全域協調發展,打造區域協作高水平樣板。

      落實一批關鍵性事項。堅持為民惠民利民,建設雙城經濟圈便捷生活行動升級版,拓展居民服務“一卡通一碼通”應用場景,推動“川渝通辦”能通則通、能通盡通。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爭取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促進雙城經濟圈市場一體化,川渝兩地企業和群眾享受到更多同城化待遇。

      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重慶作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堅持把西部陸海新通道作為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抓手,加快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一體推進大通道、大樞紐、大口岸、大物流、大平臺建設,努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高起點建設開放通道。發揮重慶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作用,堅持改革先行、需求牽引、政策支撐,實施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五年行動方案,持續增強通道綜合服務能力。加強西部陸海新通道與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國際航空網絡接駁聯系,在通道沿線布局國際經貿合作示范區、國際商品交易展示中心、分撥中心和海外倉,放大“通道+經貿+產業”聯動效應。目前,西部陸海新通道已覆蓋全球119個國家和地區的393個港口,今年一季度貨運量、貨運值均增長39%。

      高水平打造開放平臺。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重慶自貿試驗區、兩江新區等開放平臺聚集了重慶80%的外貿進出口、70%的外商直接投資,是對外開放的主力軍。我們深入實施推動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走深走實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建設中新金融科技合作示范區、國際航空物流產業示范區、大數據智能化產業示范園區,創新推進自貿試驗區首創性、差異化改革探索,提升兩江新區資源配置功能和高端產業引領功能,深化開發區(園區)管理體制改革,各類開放平臺協同發展、聯動發展態勢加速形成。

      高質量發展開放型經濟。深化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建設,實施外貿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行動計劃,啟動“百團千企”國際市場開拓行動,擴大汽車、生物醫藥等一般貿易規模,發展市場采購貿易、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積極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RCEP國家等新興市場。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聚焦重點國別“一國一策”精準招商,抓緊引進補鏈強鏈重大外資項目和技術含量高的中小外資項目。今年一季度,全市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9.8%,對韓國、俄羅斯、巴西等新興市場進出口分別增長22.9%、24.1%、10.6%。

      著力擴大有效需求,推動經濟企穩恢復提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總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必須大力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使社會再生產實現良性循環。我們緊緊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充分釋放消費和投資潛力,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發揮消費基礎作用。全面落實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實施“消費提振年”活動和“巴渝新消費”八大行動,做靚“愛尚重慶·渝悅消費”特色品牌,持續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大力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等大宗消費,加快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今年一季度,全市市場消費較快恢復,批發銷售額、住宿銷售額、餐飲營業額分別增長11.3%、13.6%、12.6%,限額以上網絡零售額增長14.9%。

      發揮投資關鍵作用。把項目投資作為爭先創優、賽馬比拼的主戰場,開展抓項目促投資專項行動,打表推進開工、在建、前期“三張清單”,提速放量交通、能源、水利、城建等基礎設施投資,擴大工業補鏈強鏈、技術改造等產業投資,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帶動全社會投資。今年一季度,全市工業和基礎設施投資分別增長12.8%、16%。

      發揮政策激勵作用。常態化開展服務基層服務企業服務群眾“三服務”工作,精準實施“提信心、穩增長、強主體”一攬子政策,全面落實助企紓困政策和新的減負清單,持續開展“企業吹哨·部門報到”專項行動,“一業一策”幫助餐飲住宿、交通物流、文化旅游等行業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最大程度改善社會預期、提振市場信心。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著力發展實體經濟,依靠創新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我們堅持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建設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為切入點,強化存量思維、聚集意識,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緊盯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實施傳統支柱產業提升行動和先進制造業產業集聚提升培育行動,深挖細分領域、優勢賽道,優化產業布局、產業生態,建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制造兩大萬億級產業集群,壯大智能裝備、軟件信息服務、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等主導產業,發展功率半導體、AI及機器人、輕合金材料等特色產業,布局空天信息、生命科學、元宇宙等未來產業。今年一季度,全市新能源整車產量增長25.4%、出口量增長116.5%,智能手表、液晶顯示屏、工業機器人等產量增長明顯,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30%。

      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著眼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深化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以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帶動西部金融中心建設,培育現代金融、商貿物流、工業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擴大健康、養老、托育等普惠性生活服務供給,打造內陸現代服務業發展先行區。著眼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做好“土特產”文章,實施千億級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培育行動,重點打造火鍋食材、重慶小面、柑橘、榨菜等特色優勢農業,培育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新業態,建設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促進農業全鏈條產業升級。

      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軟件信息服務業“滿天星”行動計劃,加快提升“芯屏端核網”全產業鏈,大力支持企業“上云用數賦智”,積極推廣智能化應用場景,高水平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今年一季度,全市軟件業務收入增長15.4%,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8%。

      推動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堅持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發展,充分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積極推進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雙倍增”,引導創新資源、創新服務、創新人才向企業加速聚集,促進科技、產業、金融、人才良性循環。截至目前,全市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分別達到255家、6401家、45230家。

      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亮明態度、決不含糊,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我們堅持把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結合起來,把數字重慶建設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性抓手,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實施國企改革提效增能行動。以市場化方式推進新一輪市屬國企重組整合,加快存量資產盤活利用,大力培育國有領軍企業、“鏈主”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建立企業上市助推機制,深化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促進國有資本向主業集中、向優勢企業集中、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今年一季度,市屬國有企業增加值增長6.8%,利潤總額增長10.7%。

      實施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研究制定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意見和構建親清政商關系行為清單,打造渝商綜合服務平臺,支持民營企業堅守主業、做強實業,培育創新型民營企業。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弘揚企業家精神,健全領導干部聯系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問題交辦等工作機制,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今年一季度,全市新設經營主體13.6萬戶、總量增至348.2萬戶,其中民營企業占企業數量的90%以上。

      以數字重慶建設引領全面深化改革。把數字重慶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著力建設“1361”整體構架?!?”,就是建設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形成算力存儲“一朵云”、通信傳輸“一張網”、數據要素“一組庫”、數字資源“一本賬”;“3”,就是一體建設市、區縣、鄉鎮(街道)三級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構建全局“一屏掌控”、政令“一鍵智達”、執行“一貫到底”、監督“一覽無余”的數字化協同工作場景;“6”,就是建設數字黨建、數字政務、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文化、數字法治六大應用系統;“1”,就是抓好基層智治體系這個基層基礎,更好承接重大任務在基層落地。目前,已出臺數字重慶建設總體方案和系列專題實施方案,正加快推進市域經濟社會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強化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努力創造高品質生活

      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促進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質生活的基礎性工程。我們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實施惠民暖心優服行動,努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持續做好高校畢業生、脫貧群眾、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穩步實施中等收入群體倍增計劃,建立健全最低工資標準與經濟增長、社會平均工資增長聯動機制。聚焦解決教育、醫療、托育、養老等民生領域突出問題,建立民生項目清單,滾動推進重點民生實事,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市民。

      持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深入實施城市更新提升行動,大力發展城市經濟,加快轉變超大城市發展方式,著力提升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加快建設創新之城、開放之城、便捷之城、宜居之城、生態之城、智慧之城、人文之城。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培育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啟動實施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工程,加快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持續筑牢安全發展底線。妥善處置房地產、金融、政府性債務等風險隱患,開展安全生產重點領域風險隱患專項整治,強化防汛抗旱、地質災害防治、森林防火等體系建設,提升城市風險監測預警和應急反應能力、重大疫情救治能力、安全運行保障能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努力交出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高分報表。

      我是“渝快小寶”
      點擊我,為您語音播報
      久国产乱子精品免费视频
      <bdo id="b5m0w"></bdo>
    1. <track id="b5m0w"><span id="b5m0w"></span></track>

        <track id="b5m0w"></track>
        <menuitem id="b5m0w"><dfn id="b5m0w"></dfn></menui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