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城鄉,交通先行。今年以來,大足區交通局堅持“建管養運”并重,落實專門的養護人員,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機制,實現了“出門石板道、出村硬化路、全域農客通”,為80多萬當地群眾鋪就了產業路、旅游路、致富路。
公路文化讓大家記住鄉愁。特約通訊員 蔣文友 攝
該局注重“線、圈、區”相結合,進行全域規劃布局。線:即布局“打開山門”的對外連接線。為了打破交通壁壘、促進區域融合發展,總投資90億元全面開工建設大足段總里程40公里的成渝中線高鐵,建成后將實現一刻鐘重慶、半小時成都、6小時北上廣深;投資4.8億元,開工建設大足段建設里程5.9公里的成渝高速公路擴能改造工程,由原雙向四車道改擴建為雙向八車道,建成后將進一步振興雙橋經開區經濟活力;總投資1.26億元,開工并建成作為渝蓉高速沿線最大的開放式服務區,集旅游集散、城市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體的渝蓉高速公路大足石刻服務區,建成后將成為宣傳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的網紅新地標;投資2億元,開工建設渝蓉高速公路石馬下道口,建成后將極大帶動金山、石馬、拾萬三鎮經濟發展,聯通石門山石刻,拓展隆平五彩田園發展空間;投資7.3億元,開工建設城區至中敖快速通道,建成將有效緩解城區西部道路擁堵問題,促進大足、安岳互聯互通,助力資大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并精心提煉公路建管養運取得的經驗成果與當地公路文化元素,發掘總結公路人文精神,充分彰顯公路人奮進歷程和勇氣擔當;要充分展示公路現代化治理管理,將智慧公路的建設打造深度融合到文化示范之中,展示公路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公路服務產業發展。特約通訊員 蔣文友 攝
同時,通過高龍路、明高路、金銅路的建設,目前,全區北部鎮街64公里旅游環線已基本建成,2023年,該局將實施躍進路、珠萬路、高忠路、回國路、龍萬路等重要旅游公路建設30公里,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顯山露水”“順山勢、借山景”“一路一景、一路一特色”,對所有新建道路,進行精心綠化美化,修一條路就是建一道“流動風景線”,進一步完善全區旅游大環線,串聯區內農文旅產業節點,串珠成線服務全域旅游大開發。并繼續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向產業聚焦、向旅游聚焦,有序實施拾萬—金山—石馬等鄉村振興產業交通基礎設施示范項目,建設路產融合、路景一體示范工程,帶動形成范圍更廣、效益更高的經濟作物帶和景色更美、品質更優的農旅示范區,讓農產品出得去、人進得來,帶動群眾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