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重慶市人民政府官網發布《渝西地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倍增行動計劃(2023—2027年)》(以下簡稱《計劃》)。
《計劃》提出,圍繞支撐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搭建一批創新平臺,突破一批核心技術,開發一批特色產品,打造一批產業鏈條,加快建成全國領先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特色產業基地。到2027年,渝西地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規模實現倍增,汽車零部件企業數量達到1000家,產值達到4000億元。
三個發展方向
十一項重點任務
江津、合川、永川、大足、璧山、銅梁、潼南、榮昌等渝西地區是重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的“頂梁柱”。
此次,《計劃》提出新能源系統、智能網聯系統、傳統系統三個發展方向,以及堅持創新驅動、強化招商引資、狠抓存量轉型、實施集群發展、推動成渝合作等十一項重點任務。
其中,在堅持創新驅動方面,到2027年,渝西地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研發投入強度增長1個百分點;在強化招商引資方面,到2027年引進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超500家。
在集群發展方面,到2027年,打造國內領先的細分領域優勢特色產業鏈條10個;在狠抓存量轉型方面,到2027年,傳統汽車零部件企業轉型升級超300家。
明確產業空間布局
建立項目清單、產業基金
《計劃》明確了渝西地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空間布局。比如璧山區:優先發展動力電池、電驅、電轉向、電制動、底盤等總成。到2027年,汽車零部件企業數量達到200家、產業產值達到1200億元。
永川區:優先發展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車控等總成。到2027年,汽車零部件企業數量達到150家、產業產值達到800億元。
銅梁區:優先發展動力電池、電轉向、電制動等總成。到2027年,汽車零部件企業數量達到130家、產業產值達到300億元。
合川區:優先發展電驅、電制動、車路網聯、車身、內外飾等總成。到2027年,汽車零部件企業數量達到150家、產業產值達到500億元。
江津區:優先發展電驅、電轉向、智能座艙等總成。到2027年,汽車零部件企業數量達到120家、產業產值達到300億元。
潼南區:優先發展動力電池(材料)、智能車控、內外飾等總成。到2027年,汽車零部件企業數量達到50家、產業產值達到150億元。
大足區:優先發展智能駕駛、底盤、車身等總成。到2027年,汽車零部件企業數量達到120家、產業產值達到300億元。
榮昌區:優先發展動力電池、熱管理、內外飾等總成。到2027年,汽車零部件企業數量達到80家、產業產值達到450億元。
為保障《計劃》的順利實施,重慶還將建立工作機制、招商數據庫、項目清單、產業基金、政策體系等。值得注意的是,重慶將建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基金,市級按照40%的比例配套資金,充分發揮政府產業投資基金的引導和放大作用,幫助重點企業和項目解決融資難題。